<em id="834ps"></em>
    <th id="834ps"></th>
  1. <optgroup id="834ps"></optgroup>
  2. 首頁 快訊 > 正文

    三年半累虧超190億元,北汽藍谷何以重拾新增長?

    曾被譽為新能源車“老大哥”,背靠著北汽集團這顆大樹的北汽藍谷最新業績可謂喜憂參半。


    (資料圖)

    喜的是,營業收入實現近年來*增幅;憂的是,依舊未能走出持續虧損的陰霾。

    近日,北汽藍谷發布2023年上半年業績公告,實現營收57.7億元,同比增長65.8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19.8億元,相較于去年同期虧損21.81億元,有所收窄。

    就在業績公布的后兩天,北汽藍谷緊接著又披露了截至2023年8月末的產銷快報。數據顯示,1-8月,北汽藍谷實現累計產量8713輛,同比去年同期10716輛,下降18.69%;實現累計銷量46428輛,同比大增90.15%。

    其實,北汽藍谷可謂頭頂光環誕生,前身是2009年開始獨立運營的中國首家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北汽新能源,2016-2018年公司一直是國內新能源車銷量冠軍,其更是在2018年借殼上市,正式更名北汽藍谷,開啟了二級市場征戰之路。

    然而,上市獲得資本后的北汽藍谷,并未更進一步發展壯大,反而陷入了增長乏力、連年虧損的漩渦。

    01.毛利率承壓為負,研發投入遠不及同行

    北汽藍谷承壓之苦,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其資金不足以支持其長期虧損,數據顯示,北汽藍谷2020年凈虧損64.82億元;2021年虧損52.44億元,再加上2022年及今年上半年的虧損,三年半累計虧損超190億元。

    另一方面在于上市需要披露完整的財務數據,在更加細致的審視下,北汽藍谷的故事不好講了,盡管對于新能源車企而言虧損是常態,但賣一輛虧一輛的情況不多見,北汽藍谷便是如此。

    反映到毛利率上,蔚小理(蔚來、小鵬、理想)在2023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分別為1.28%、-1.43%和21.22%,北汽藍谷的這一數據是-5.01%。

    值得注意的是,拉長周期來看,北汽藍谷的毛利率已從2017年的38.8%高位大幅降至2020年的-28.82%。雖然2021年有所提升,但僅為0.81%,2022年則繼續下行至-5.2%。如此震蕩下滑的毛利率背后是越賣越虧,這樣的故事顯然不能打動市場。

    此外,北汽藍谷在本就不賺錢的情況下仍在營銷上砸重金。比如,2022年上半年,北汽藍谷銷售費用高達9.34億元,同比增加4.92%,而同期研發投入僅有5.35億元,相比蔚來、理想、小鵬等造車新勢力品牌,北汽藍谷在研發投入雖然也在增長,但增幅非常有限。2019年至2022年,北汽藍谷研發投入分別為4.39億元、9.73億元、12.08億元和12.49億元,遠不及“蔚小理”一家的研發投入。如2021年,蔚來汽車研發投入就已高達45.92億元,遠超過北汽藍谷近四年的研發總投入。

    眾所周知,與傳統產業不同,對于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研發投入已成為提升其持續創新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源泉,更是企業持續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梢?,北汽藍谷在重營銷輕研發的道路狂奔時,也意味著將會失去市場競爭力。

    02.依仗極狐,勝算幾何?

    隨著造車新勢力的強勢崛起,以及傳統車企轉型蠶食新能源汽車市場,北汽藍谷也并非沒有嘗試拓寬品牌渠道。于是,北汽藍谷就推出了旗下高端品牌ARCFOX極狐,上市了*車型ARCFOX αT,并投入所有資源全力推進極狐品牌提升和渠道建設,以促進高端化轉型。

    可以說極狐不僅承擔了北汽藍谷品牌向上發展的重任,同時還希望憑此打破如今的困局。

    不過,這些車型在今年以來并未有出色的市場表現,今年上半年北汽極狐更是只賣了不到9000輛。

    另外,這一數據和其他造車新勢力品牌比起來遜色不少。比如,同等價位的蔚來ES6車型銷量為11118輛,在蔚來銷量中占比54.38%;1-7月理想ONE累計銷量為10066輛。不僅如此,第二梯隊的哪吒、零跑高端車型也紛紛突破萬輛大關。

    究其原因,一方面與前文所述的北汽藍谷研發投入不夠,導致其產品力缺乏有很大關聯。仔細分析一下極狐,麥格納的車身、華為的電子系統、哈曼的智能座艙、博世的自動駕駛方案,極狐的整車系統像是“東拼西湊”,沒有自己獨立的核心。

    另一方面,在新能源汽車高端市場上,極狐汽車實際上面臨著一個困局,高價并不等于高端。消費者對于高端新能源汽車的需求在于,能夠以高價買到高品牌價值和技術*的產品和服務。而在這個賽道,國內諸如比亞迪、吉利、長安等傳統汽車品牌;國外特斯拉等品牌,無論是在產品力,還是科研實力上都擁有毋庸置疑的實力。

    03.動蕩的北汽藍谷,還能崛起嗎?

    市場微觀數據顯示,北汽藍谷2020、2021年新能源車每年銷量約2.6萬輛,雖然2022年銷量有所增長,但與此同時國內新能源車終端市場也由2021年的352萬輛增長至2022年的607萬輛,所以從整個市場占比來看,北汽藍谷的市場份額依然不足1%。

    而在宏觀市場牌面,“國補”到期,疊加芯片短缺、原材料成本高企等因素,不少新能源車企有了漲價動作,但也有不少巨頭車企領頭降價,行業新一輪價格戰似乎有燃起苗頭。

    有人將如今北汽藍谷面臨的困境類別此前的理想汽車。但當前無論是資本市場,還是消費市場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理想的成功經驗,或難在北汽藍谷身上復制。

    一個好消息是,北汽藍谷正在通過加深與知名企業的合作來放大品牌聲量。據悉,北汽藍谷將不僅與麥格納聯手打造的全冗余架構電動車硬件平臺—BE21平臺,而且將與華為、麥格納等世界各大供應商共同研發的IMC架構,實現超級拓展、超級智能、超級交互和超級進化四大全新功能。

    與此同時,北汽藍谷將聚焦打造車型場景化來提升產品增量。公開資料顯示,2023年剛剛開年,全球*智能親子車—極狐汽車考拉正式亮相,北汽藍谷場景化造車理念得以落地。作為聚焦親子出行的全新品類,考拉是極狐*場景化驅動的產品,圍繞親子出行的全場景提供系統性解決方案,卡位智能親子出行全新賽道。

    多品牌深度合作,規劃場景化造車發展措施的北汽藍谷,能否度過寒冬,迎來新增長,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標簽:

    精彩推送

    春药按摩人妻弓中文字幕,欧美多毛XXXXX性喷潮,成 人另类 h动 漫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