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 id="834ps"></em>
    <th id="834ps"></th>
  1. <optgroup id="834ps"></optgroup>
  2. 首頁 黃金 > 正文

    氣候變化成全球性挑戰 加速能源低碳轉型為關鍵之鑰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曹恩惠、實習生趙嘉璐 上海報道

    隨著全球環境問題日益凸顯,以能源轉型推進綠色發展,已成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路徑。


    (資料圖)

    9月7日,2023世界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大會能源可持續發展平行分論壇召開

    9月7日,世界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大會在上海召開,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位代表齊聚一堂,共謀全球環境治理大計。本次大會由同濟大學、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執委會主辦,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同濟大學長三角可持續發展研究院承辦。

    作為本次大會的核心分論壇之一,2023世界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大會能源可持續發展平行分論壇同步召開。本次分論壇由同濟大學、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執行委員會主辦,同濟大學長三角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承辦,21世紀經濟報道協辦,吸引了來自政府、高校、協會、企業等百名中外嘉賓,共話全球能源轉型與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破立之間,加速能源轉型

    碳中和作為全球矚目的目標,成為了推動綠色能源發展和能源轉型的重要動力。而能源是關系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已經成為全球能源轉型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重大戰略方向和一致宏大行動。

    數據顯示,在2022年全球新增電力裝機容量中,可再生能源占比已經提升到83%,各主要國家和地區紛紛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自主貢獻力度,進一步激發可再生能源大規模跳躍式的發展,預計2050年全球將有80%左右的電力消費來自于可再生能源。

    當前,全球新一輪能源革命和科技革命深度演變,方興未艾。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副總編輯、21世紀報系黨委書記、總編輯鄧紅輝表示,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技術創新成果累累。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技術走在了全球的前列,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產業在全球處于領先地位;新型電力系統技術取得顯著成果,特高壓輸電、智能電網技術處于世界先進水平;新技術、新模式和新業態逐步培育壯大,主流儲能、氫能技術總體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在鄧紅輝看來,高質量發展始終是能源電力行業的首要任務,應當強化創新對行業發展的驅動,發揮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主導作用。但他也進一步指出,可持續發展仍然任重道遠?!澳茉醇涌煜蚓G色低碳轉型至關重要,它將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提供重要的支撐?!?/p>

    “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核能等清潔能源具有巨大的潛力,開發利用綠色能源能夠幫助我們減少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降低碳排放和環境污染?!闭劦侥茉崔D型,同濟大學長三角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柳劍雄認為,技術創新有望改變能源行業的格局和運營方式。例如,智慧電網、儲能技術和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誕生,將推動能源行業破除“能源不可能三角”,從而兼顧能源的低碳、安全、經濟轉型。

    然而,能源轉型并非一蹴而就。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

    “我們要準確理解我國的能源資源稟賦,這樣才能夠為我們能源轉型奠定基礎性的認知?!敝袊こ淘涸菏?、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杜祥琬表示。杜祥琬指出,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續性,是伴隨著太陽的存在而自然存在的,如風能、太陽能。而它的量值大小和技術開發能力有關。

    數據顯示,我國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裝機均居世界第一。截至2022年底,可再生能源裝機突破12億千瓦,達到12.13億千瓦,占全國發電總裝機的47.3%??稍偕茉窗l電量達2.7萬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31.6%??稍偕茉吹陌l電已經占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豐富的可再生能源是我們國家能源資源稟賦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我們已經開發的可再生能源還不到技術可開發資源量的十分之一?!倍畔殓J為,資源基礎是豐厚的,有這個基礎才能夠把能源低碳轉型作為國家戰略。

    然而,目前人們對能源資源稟賦認識的局限仍存在。例如,一些能源負荷很重的地區,長期以來認為自己負荷重,并沒有認識到身邊有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可以開發,從而形成了對外來煤、外來電的依賴。因此,在杜祥琬眼中,對能源資源稟賦的認識問題是一個影響能源政策和能源戰略的實際問題。

    再以我國東部為例,過去,我國中東部地區只有一種用電觀念,即“西電東輸”?!暗F在要強調中東部的能源要提高自給率,中東部的能源,首先要身邊取,不夠的再從遠方來,比如‘西電東輸’來補充?!倍畔殓J為。

    “能源轉型是做加法,而不是減法,是先立后破?!倍畔殓M一步指出,能源轉型具有長期性艱巨性,但是方向清晰,是國家目標、全球大事。

    積極行動,應對氣候變化

    事實上,可持續發展作為能源轉型的重要動力,旨在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而綠色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又有助于減少對有限資源的依賴,降低環境污染,促進生態平衡。因此,推動綠色能源的發展和能源轉型,事關應對氣候變化,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緩解全球能源緊張和環境惡化問題。

    近些年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世界氣象組織宣布,今年的7月成為自1940年以來最熱的7月。種種異常的氣候現象反映出,全球必須行動起來,采取強有力的措施來應對挑戰。

    中國氣象局原副局長、中國氣象服務協會會長許小峰在談及氣候變化的背景時提到,早在1824年,法國著名科學家傅里葉就首次提出地球大氣層的隔熱效應。此后,諸多科學家相繼驗證和完善這一理論,進而發現大氣中溫室氣體的增溫效應。

    一些實質性證據更是證明了氣候變化的存在。例如,著名的基林曲線提供了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持續增加的重要證據:第一次測量平均濃度為315ppm,2022年5月已達421.57ppm。而獲得了2021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美籍日本氣候學家真鍋淑郎則通過復雜的動力模型,揭示了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如何導致全球氣溫增高的物理機理。

    “從科學認知、檢驗印證、模擬計算到系統思維,人們對溫室氣體對全球溫度的影響和全球氣候變化機理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即人類活動確實可以對氣候環境造成顯著變化?!痹S小峰表示,“若無溫室效應,地球表面平均溫度是-18攝氏度,而非現在的15攝氏度?!?/p>

    可以看到的是,隨著全球平均溫度的不斷增加,2022年夏季北半球發生破紀錄的高溫熱浪事件。而高溫事件之后,全球部分國家和地區在今年又經歷了最潮濕的7月。

    極端氣候事件頻發意味著什么?許小峰對這一問題進行思考,“當量化分析確認極端事件出現頻發態勢時,令人擔憂的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是否出現了系統性改變,或用大眾化一些的概念來描述,我們的生存環境是否進入到了不利的‘新常態’”。

    推動能源轉型,目前被視作應對季候變化的積極行動之一。在分析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之間的關系時,許小峰表示,從新能源發展需求,到資源、生產、應用等各個環節,都與氣候密切相關?!把芯磕茉崔D型問題,要注意氣候因素?!?/p>

    可以明確的是,應對氣候變化,關系到每家企業、每個人。

    晶澳科技高級副總裁孫廣彬表示,“我們今天所有和可持續、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相關的討論,其實都是關于氣候變化的,氣候變化帶來了新一輪的公司治理變革以及循環經濟的發展?!?/p>

    孫廣彬倡導,每個人、每個企業都應該在這當中有所作為,承擔起自身責任,切實保護地球家園。

    當前,覆蓋全球88%排放量、92%GDP以及85%人口的133個國家和121個區域、246個城市、826個企業,都用不同的方式設定并踐行碳中和目標。

    具體到行動中,孫廣彬以晶澳科技為例介紹道,當前,從治理體系到投資者關系,再到運營結構等,整個企業在努力貼合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以及我國的相關要求和標準,這是成長為一家優秀的全球化企業的必由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實現可持續積極賦能,綠色金融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中國銀行上??偛繀f同發展部總經理周偉榮認為,金融機構可以從強化資源配置、發揮金融價值發現功能、深化國際交流合作三方面發揮作用。

    “在強化資源配置方面,金融機構通過綠色金融的方式來支持特定的綠色行業和綠色技術,支持可持續發展;在發揮金融價值發現功能,助力生態價值實現方面,中國銀行一方面加強自身綠色經營,另一方面從資源配置、風險管理、市場定價三大方面來支持綠色發展;在關鍵技術創新突破、ESG責任投資、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等方面,還需要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發出中國聲音?!?/p>

    據悉,截至2023年6月末,中國銀行綠色貸款余額是26228萬億,同比增長51.22%。

    標簽:

    精彩推送

    春药按摩人妻弓中文字幕,欧美多毛XXXXX性喷潮,成 人另类 h动 漫在线播放